《山西省外贸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转型跨越的机遇期。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编制和实施外贸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紧紧抓住国际经济格局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及我省转型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实现外贸发展的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逐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全省对外贸易进入了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阶段,对全省经济稳步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十一五”时期,我省外贸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形态趋势。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值达到143.9亿美元,创改革开放以来新高。虽然“十一五”后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会降低,但2010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仍达125.7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7倍,年均增速17.8%,高于全国15.9%的平均增速。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0.39%上升到2010年的0.42%,提高了0.03个百分点。
2008年,我省进口、出口比例为35.8∶64.2,外贸增长主要是依靠出口拉动。2010年,进口、出口比例转变为62.56∶37.44,外贸增长主要是依靠进口拉动。这一转变是我省外贸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标志性转变,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是依靠出口拉动的格局。
从出口商品结构看,2010年,全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5.73%和9.75%,比2005年分别提高8.93和6.75个百分点。农产品出口8336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1.46倍。从贸易方式结构看,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9.33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37%,比2005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从贸易市场结构看,进出口前三大贸易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45.36%下降到2010年的41.19%,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占比大幅度上升,国际贸易市场格局进一步优化。
2010年,全省登记在册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3569家,比2005年增长88%。有进出口经营实绩的企业1056家,比2005年增长13.3%。全省经备案登记获得对外贸易经营权的非公有制企业为3473家,占总数的97.3%,比2005年增长87%。2010年,全省进出口额上亿美元的企业达25家,上5000万美元的企业37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20家和15家。上亿美元的进出口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88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70%,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2010年,我省对外贸易国别达到163个,对各大洲主要进出口市场的双边贸易全面增长,其中对欧洲的贸易额增长95.7%,对大洋洲贸易额增长42.9%。对巴西、东盟、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贸易额分别增长26.7%、70.3%、17.96%。我省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货物贸易由10.5%提高到15.5%,与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的货物贸易所占比重由7.2%提高到15.7%。
“十一五”时期,太钢300万吨不锈钢项目投产使其进出口额由2005年的8.54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30.35亿美元,占“十一五”时期全省进出口增量的31%。富士康项目进出口额由2005年的2.07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9.94亿美元,占“十一五”时期全省进出口增量的11.2%,占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量的41.95%,占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量的101%,占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量的64.5%。
“十一五”期间我省对外贸易存在的主体问题:一是外贸总量仍然偏小。2010年,我省进出口总值占到全国进出口总值的0.42%,与全省GDP占全国的比重2.3%不匹配。全省外贸依存度为9.16%,比全国外贸依存度49.45%低40.29个百分点。二是进出口商品初级化和单一化状况仍然没有正真获得根本改善。2010年焦炭、煤炭、不锈钢板材、金属镁等传统四大产品出口合计21.1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4.8%;进口产品中,矿产品进口42.76亿美元,占进口总值的54.3%。三是高度依赖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较小。2010年,国有企业进出口69.13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4.96%,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2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7.5%。四是贸易区域布局不合理。2010年,太原进出口79.13亿美元,运城进出口10.45亿美元,两市进出口合计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1.22%。
“十二五”时期,我省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仍将深入发展,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推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我省开拓市场提供新的支撑。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化加快发展,有利于培育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更有助于催生适应现代生产的现代化流通;国内产业加快转移,有利于提高中西部省份产业竞争能力和外贸发展能力。从我省看,中部崛起战略、转型综改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我省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我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便捷的物流环境。工业新型化有利于培育我省外贸新优势,为外贸发展提供新的产业支撑和产品支撑;农业现代化和县域工业化有利于发挥我省农业比较优势,扩大特色农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出口;市域城镇化有利于推动城镇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外贸经营主体,优化省内外贸区域发展布局;城乡生态化有利于催生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省外贸在高端产业和产品出口上提供支撑。
但是,我省外贸发展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仍面临着多重挑战。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带来的高失业率和金融去杠杆化,导致欧美国家消费需求相对疲软,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难以恢复迅速增加。各种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向制度化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货币汇率和大宗商品的价值波动加剧,市场缺乏稳定供应预期。从国内看,我国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面临成本上升和供应趋紧的双重压力。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环节,大部分外贸企业在技术创新、标准制订、营销网络和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与贸易强国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从我省看,我省支柱产业大多属于传统产业,新兴起的产业发展不足,外贸稳定发展的产业支撑力度较弱。国家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及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将会进一步压缩我省传统出口产品的增长空间,实现外贸跨越发展难度加大。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总体战略,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发挥现有比较优势,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在外贸规模增长上实现跨越。加快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上实现跨越。加强外贸服务体系建设,在外贸促进和外贸公平竞争环境建设上实现跨越。充分发挥外贸对我省改革、发展、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外贸发展新路。
发展目标: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出口年均增长10%,进口年均增长15%。
转型目标: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提高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提高到20%以上;扩大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保持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煤化工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提高到10%以上;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比重提高到30%以上。
1.以工业新型化为支撑,推动出口产品多元发展。发挥我省煤炭资源优势,延长煤炭深加工产业链,构筑我省煤化工七大产业板块,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推动煤化工产品出口。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及LED灯、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环保产品,推动节能环保设备和产品出口。利用我省在铝镁合金、不锈钢、钕铁硼、纳米材料等方面潜力,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推动新型材料出口。发挥装备制造业优势,通过汽车整车、机车整车、煤炭关联设备、工程机械等大项目带动,发展零部件配套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产品出口体系。
2.以开发区和园区为平台,推动出口产业集聚发展。各类园区既是工业集群化的载体,又是招商引资的最好平台。以我省现有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依托,加大力度吸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研发活动的国际产业转移。发挥产业集聚优势,积极推动我省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冶金等领域大型出口龙头企业入区发展,加强产业配套,形成我省出口企业集群。以县级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培育扶持汾阳白酒、清徐陈醋、榆次医药、太谷玛钢、定襄锻造、交城铸件、祁县玻璃器皿、阳泉耐火材料等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实现外贸“千军万马”的经营格局。
3.以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为依托,推动出口产品转型升级。发挥我省在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成本比较优势,以综合保税区为载体,推动沿海省份以资源深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向我省转移,重点是要推进富士康生产线向我省转移步伐。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及新产品研发投入,提升改造玻璃器皿、陶瓷、纺织、法兰盘、玛钢等具有出口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档次,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劳动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加大资源深加工力度,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动出口产品由资源初级加工向材料制造等高端产品挺进,延伸出口产品产业链,提高出口产品比较效益。
4.以现代物流业发展为基础,推动外贸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铁路、公路、机场及港口码头无缝对接。重点建设煤炭、焦炭、矿石、钢材、建材、化工、汽车等大宗物资的专业化物流市场,突出抓好综合保税区、太原地区货运中心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改进外贸企业内部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改革商检、海关通关作业流程,积极发展报关、报检、估价、货物分拣等环节“并联式”作业流程,降低外贸物流成本,缩小我省与沿海省份在发展外贸方面的区位差距,为招商引资及外贸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物流环境。加快太原城市圈建设,提高太原向外辐射力度,推动太原外贸率先发展。发挥晋北、晋东南、晋南三个城镇群与外省毗邻的地理优势,形成我省外贸发展的第二梯队。
5.以转型示范基地为抓手,推动优势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抓好以晋中、大同、运城、晋城、临汾为中心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以长治、运城、晋城、大同为中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LED光电产业出口基地,以临汾、晋城、交城为中心的铸件出口基地,以东西两山、临汾、运城为中心的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以晋北、晋东南、吕梁为中心的煤化工出口基地,以太原为中心的不锈钢出口基地,以铝镁合金、钕铁硼、玻璃、陶瓷、陶粒砂、耐火材料为代表的18个新材料出口基地,以太原、大同、运城、晋中、晋东南医药工业园为中心的医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培育5-10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培育50个省级专业型示范基地,100个省级企业型示范基地,30个省级综合型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0%以上,形成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示范基地梯次推进格局,把我省新兴产业优势变成新出口竞争优势。
6.以企业“走出去”为突破口,推动进出口快速增长。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以非洲、东南亚、中亚市场为重点,支持我省在不锈钢冶炼、重型机械制造、焦化生产、煤化工、新材料、水泥等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行业生产能力向目标市场转移,带动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出口。选择20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支持其承接境外承包工程,带动国内原材料、设备等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营销服务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扩大我省产品在当地市场的销售。稳步推进晋非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我省优势企业与有关国家(地区)在能源矿产等领域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境外能源资源供应渠道。鼓励在产地开展能源资源产品的初级加工后再进口。
1.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挥煤化工研发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优势,全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提高煤化工产品出口比重。提升煤机制造、汽车、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水平,整合锻造法兰资源,发展铸件产业群,提高不锈钢和镁的深加工转化,发展我省以不锈钢、铝镁合金为主的金属材料及其制品产业,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一般产品向优势产品的转型,提高一般机电出口产品的规模和效益。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促进我省电子信息产品和软件产品出口。以化学原料药、仿创非专利药、生物医药和中药等产品为重点,扩大我省医药产品出口。扶持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推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小杂粮、干鲜果、蔬菜、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出口。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监控、农产品种植、养殖履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
2.优化外贸整体的结构。将条件具备市的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系统权限下放到县。鼓励各类产业集聚区建立中小外贸企业孵化中心,在信息资源开发、政策信息公开披露、建立信息数据库等方面为中小外贸经营者提供服务,通过必要的政策扶持,积极培育新的进出口群体。在保持国有外贸企业出口增长基础上,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出口,优化经营整体的结构,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对外贸易的局面。抓好培育规模出口主体工作,培育我省外贸出口的“航空母舰”。加快外贸经营者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共享,推进联合监管。
3.优化贸易方式结构。紧紧抓住目前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的有利时机,以我省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依托,以我省综合保税区、侯马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港澳台、新马泰、日韩等为主要目的地,大力引进产业链条长、出口带动能力强的加工贸易企业,推动加工贸易发展。积极开拓新的加工贸易产品,逐步的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伸矿产品加工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4.优化市场结构。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贯彻全方位、多元化与重点市场、重点产品、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市场战略,在稳定、巩固和发展欧盟、日本、韩国、美国、巴西、印度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拉美、非洲、东盟、独联体、中东、中亚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改变市场过分集中的局面,加快形成全球化经营的格局。支持各类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组建贸易中心和商品分拨中心,扩大我省商品出口。积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到海外举办商品展览会、展销会,特别是推动企业参加国际知名的专业博览会,扩大我省商品影响,开拓重点市场。积极发展各种各样的形式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充分的利用各种对外经济手段开拓市场。
5.优化进出口结构。调整“奖出限进”、“宽出严进”的工作思路和政策体系,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和鼓励进口的有利时机,鼓励企业进口我省经济建设急需的成套设备、先进的技术、原材料,着力抓好铁矿砂、镍、铬矿砂、铬铁、不锈钢废料、锰矿等大宗商品的进口。加强企业对自贸区、最不发达国家进口优惠政策运用,推动我省进口规模再上新台阶。建立我省进口促进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发布、政策介绍、信息查询、贸易障碍投诉、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
(三)加强外贸服务体系建设,在外贸促进和外贸公平竞争环境建设上实现跨越。
1.积极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继续为公司可以提供各种推介平台,以各种有价值的展会机会和低成本的贸易促进活动,帮企业累积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和做法,逐步的提升贸易促进工作水平和效率。利用广交会、华交会等重点展会,整体推介我省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制造业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多双边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严防侵犯权利的行为发生,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支持。
2.加快商务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逐步的提升我省能源博览会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将其打造为国家级会展平台。选择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境内外国际经贸展会作为我省企业重点参加的展会,形成符合我省产业和产品特点的展会网络。培育若干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扩大电子交易规模。建设若干有一定规模的内外贸结合的商品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我省大规模的公司驻国外办事机构为基础,通过政策扶持,扩充功能,形成以本企业产品销售为主,兼顾批发和零售别的产品的国际营销网络。在重点市场建设并完善境外展示营销中心,完善贸易促进和产品的终端市场营销功能。
3.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地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快山西电子口岸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高效便利的服务机制。建立和完善海关“一次转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放行”的快速通关机制。支持以“三电”工程(电子申报、电子监管、电子放行)为主要内容的检验检疫E-CIQ建设,扩大“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检验检疫验放模式的适合使用的范围和实施力度,帮助更多信用等级高、产品质量好的企业享受便利通关措施,变口岸内地两道关口为一道关口。
4.积极应对贸易磨擦。通过建立进口预警机制,积极利用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指导企业充分的利用世贸规则,保护我省相关产业。做好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相关复审调查的应诉工作,给企业创造公平的贸易环境。尽快培养更多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国际贸易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对有关商协会、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在案件应诉中的重要作用。
5.加强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引进直接申报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殊人才实行补充准入,拓宽引进的领域和范围,加快发展我省优势产业。优化高端技术人才引进环境,为企业引进海外和国内别的地方人才提供户籍、子女教育和居住的便利和优惠安排。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为国外技术专家在省内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设立实验室、工作室创造条件。开展境内外教育合作,合办1-2所大学,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培养国际商务人才。
立足大经贸战略,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总揽外贸、外资和外经三项工作,树立三外联动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外贸易、吸引外资与经济合作的综合规划、协调管理和政府服务,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上注重互相协调与配合,建立综合性政策效应评估体系。将外贸进出口总额纳入省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省商务厅每年将外贸进出口总额分解到各市,做到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报省目标责任考核领导组。各级商务部门每季度牵头组织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并进行月度通报、季度分析和年终总结。
根据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实现外贸跨越发展的要求,加大财政对外贸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用好用足中央外经贸发展资金政策,加大省级各项外经贸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实现中央和省级外贸政策和资金的有机衔接,一直在优化支出结构和方向,向重点发展的产业倾斜,向出口基地建设倾斜。进一步健全完善省级财政保持外贸平衡发展的调控促进机制,积极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鼓励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加快发展。鼓励各市级财政安排一定规模的外贸发展资金,向关系本地外贸转型跨越发展的重点项目倾斜,对招商引资环境优化建设、出口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贸易便利化建设等给予全力支持,以满足外经贸区域发展的需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缓解出口企业流动资金困难。推动出口退税免予提供纸质核销凭证试点工作,加快企业上报退税单证审核和审批进度。
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进出口银行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方便我省外贸企业办理出口买方信贷业务。建立全省政策性融资平台,加强与担保机构、进出口银行的合作,创新支持外贸企业融资的办法。鼓励商业银行在贷款总额内安排特殊的比例贷款额度,专项用于支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业务。各银行对出口企业贷款,要积极向二级分行延伸。积极搭建银贸合作平台,建立进出口银行、商业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外贸企业长期合作关系,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协调商业银行办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积极推动并规范企业股权质押担保贷款。继续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功能,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帮企业降低收汇风险并提高保单融资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开展海外人民币业务,降低我省外贸企业因汇率波动形成的市场风险。
以“大通关”为目标,以“提速增效,服务发展”为核心内容,构建以太原航空口岸为主,运城、长治、大同航空口岸为辅的“一主三辅”航空口岸布局。加快实施山西省电子口岸二期建设,推进电子口岸三期建设。快速推进我省综合保税区审批和建设,为沿海产业转移、全省涉外物流、保税等提供便利。支持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等机构在口岸和保税区入驻。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地布局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海关、检验检疫在口岸所在地和保税区设立分支机构,方便企业报关和报检。
“十二五”时期,我国外贸的工作重点是“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优化国内区域布局,建设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国际商务平台、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我省要紧紧抓住外贸政策向中西部省份倾斜的的机遇,争取各项资金和政策支持。在区域协调发展资金、基地建设资金、“走出去”专项资金、开拓国际市场资金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在国家级示范基地、商务平台建设、国际营销网络认定方面争取更多份额。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5831016066
邮件:9087617@QQ.COM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临洺关镇西名阳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