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5地质队)与白云鄂博的故事
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原地质部内蒙古一零五地质队,一九六三年为勘探白云鄂博稀土矿而建,三十二年翻越崇山峻岭,辗转戈壁荒漠,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先后探明稀土、铅、锌、硫铁、煤炭、黄金等四十余处矿产地一九九一年九月被国家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称号,特树此碑,以追忆前人,激励今人,昭示后人,共图伟业,彪炳千秋。
白云鄂博,蒙语意为“富饶的神山”。白云鄂博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稀土之都”。在这里,一场关于资源与发展、探索与创新的传奇故事正徐徐拉开帷幕
1927年5月9日,一支由中国、瑞典、德国等多个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从北京出发,开启了中国大西北科学考察。
当时,刚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的丁道衡应邀参加这次科考。在赴新疆科考中,途经绥远省(现属内蒙古自治区)百灵庙时,他发现十几千米外的一座山岭,形状独特、色泽异样,在夏日灼热的阳光下泛着青黑色。凭着专业相关知识和直觉,他意识到这道黝黑神秘的山岭不同凡响这种地貌特征和山体颜色,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某种矿体。由此,丁道衡决定在该地区附近开展矿产资源调查。通过十几天的徒步勘查,他采集了满满一箱矿石标本,初步查明了此地的地质构造、矿区生成、铁矿储量、矿石成分等,认定这里是个储量可观、极有开采价值的大型铁矿。
1933年,考察团科考结束后,丁道衡系统整理白云鄂博地区采集到的标本、手绘图纸和大量的文字资料,撰写完成《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发表于《地质汇报》第23期,这是历史上首次将白云鄂博这个世人未知的神奇之地公诸于世。自此,沉睡了亿万年的神山白云鄂博被揭开了神秘面纱。
之后,丁道衡将白云鄂博矿样交给矿物岩石学家何作霖做矿物岩石鉴定。1934年,何作霖把丁道衡交给他的矿石标本制成薄片,放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白云鄂博的铁矿石里有一种矿物叫萤石。在显微镜下观察萤石型标本时,发现除常见的磁铁矿、磷灰石外,还有一种粒度极小的异常矿物。经钠光源检验,这些微粒有两种晶系:一种属于四方晶系,另一种属六方晶系。前者为浅黄绿色,后者为浅绿黄色。他立即意识到它们可能是两种稀土矿物,但仍需进一步证实。他请严济慈教授帮助进行了光谱分析。弧形光谱图上终于显示了镧、铈、钇、铒等稀土元素的谱线波长。由此得出结论:白云鄂博的矿石里含有极为珍贵的稀土元素。
1935年,何作霖发表了研究报告《绥远白云鄂博稀土类矿物的初步研究》(英文),第一次向世界宣告:中国的白云鄂博铁矿中存在着稀土矿物,由此拉开了中国稀土矿物、稀土矿床研究的帷幕。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52年7月,我国与苏联签订了政府间援助中国工程建设项目的协议,白云鄂博铁矿被纳入其中一个重点新建项目。1958年,中苏两国组成白云鄂博地质矿产合作研究队,何作霖被任命为中方队长,开始对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物质成分等做全面调查。1960年,苏联撤走援华专家,“白云鄂博”重大科研项目一时陷入困境。1963年4月15日,原国家科委召集原冶金部、原地质部、原化工部等有关部门举办了一次科学会议。会上,一个有关白云鄂博铁矿开发的问题被提出:由于对白云鄂博的矿物没有搞清楚,影响了炼钢质量。会议决定,原地质部要尽快把矿石成分搞清楚。当时,原国家科委主要领导点名让原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矿产三系系主任及稀有元素地质教研室主任任湘带队去完成这个任务。
任湘深知其重要性。他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个任务,带着一个地质普查组直接奔赴内蒙古,夜以继日地苦战在白云鄂博矿区,每天踏勘跑线,把凡是能利用的时间全都挤出来干活。原定需要用3个月时间,他仅花费一个月时间编写完成了《白云鄂博矿勘探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投资预算),提交原地质部,随即转呈审阅。
这个方案很快就得到了联合专家组的肯定,并受到的赞赏。之后,亲自任命任湘为总工程师,令其迅速组建中央直属的“白云工程”队。1963年6月12日,原地质部汇集全国100多名稀有元素分析鉴定、普查勘探技术骨干,吸收一批大学毕业生,正式组建105地质队。该地质队由原地质部直接管辖。
任湘作为105地质队总工程师兼副队长,带领大家发现白云鄂博稀土矿物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分离方法。之后,105地质队在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勘探工作全面展开,各个工种加班加点,协同作战。
曾经参与105地质队白云鄂博矿石成分研究的矿床专家白鸽回忆说:“我们队200多人,光工程师就10个,要知道那时工程师并不多,一个地质队能有两三个就不少了。我天天就在长长的槽子里收集矿物标本,然后在室内进行矿物鉴定和统计。”
就这样,105地质队充分的利用原地质部241队铁矿勘探的2.7万米岩心、4.4万米槽井探和1.2万件化学分析副样,攻克了稀土、铌、钼简项分析,27种稀土元素矿物、15种铌矿物及几种放射性矿物的分析鉴定,以及稀土、铌在矿石中含量、在各单矿物中含量及其所占储量比例的评价,稀土、铌选矿试验等技术难关,对全部矿体结合开采现状重新圈定编图,并计算了储量。
1966年,经过3年的会战,105地质队终于圆满完成白云鄂博稀有元素勘探工作,提交了一份高质量的《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稀有元素综合评价报告》,查明了稀土元素、铌矿物在矿产中的含量及储量比例,探明了白云鄂博矿区稀有稀土矿储量,解决了白云鄂博铁矿石选矿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干扰问题,为白云鄂博的综合开发利用突破了第一道技术难关,为国家评价出了一座世界罕见的特大型铌-稀土矿床。自此,白云鄂博作为“世界稀土之都”,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截至目前,白云鄂博蕴藏着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41%以上的稀土矿物及铁、铌、钪、钍等71种元素、175种矿物。其中,铁矿石储量14亿吨,平均品位34%;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铌储量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钍、萤石、富钾板岩储量居全国前列。
1967年8月,105地质队划归内蒙古地质局,并改称为内蒙古105地质队。1969年冬,为开展巴彦淖尔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在乌拉山、查尔泰山一带进行地质普查勘探,105地质队队部由白云鄂博矿区迁到乌拉特前旗白彦花苏木。在此期间,105地质队探明了达茂旗高腰海中型铁矿、乌拉特中旗昂根煤矿及克布铜钴镍矿、乌拉山白音不浪沟白云母矿,发现并普查了乌拉特前旗渣尔泰含钾岩石等。
1989年,为响应原地质部部长孙大光“地质队进城”的号召,105地质队迁入包头市昆都仑区,主动把地质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之中,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的大跨越。1993年,105地质队改名为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1999年6月,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按照属地化要求,由原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归口管理,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管。2005年,正式组建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虽然名字改了,但为国找矿的信念没有变,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60多年来,他们先后探明白云鄂博稀有稀土等金属矿、东胜煤田、甲生盘铅锌硫多金属矿、山片沟硫铁矿、乌拉山金矿等大型矿产地,多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找矿或科研成果奖。所探明的矿产地已有100多处被开发利用,特别是白云鄂博矿区稀有稀土矿储量的探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巨大,被誉为“草原钢城”“稀土城”的奠基者。因功勋卓著、业绩辉煌,1991年9月,105地质队被原地质矿产部、原人事部、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称号,成为内蒙古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勘单位。
近年来,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深刻把握行业发展动态,逐步从过去以矿产地质勘查为主的传统地质向大地质转型,形成地质勘查、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工程勘测考察三大业务板块,积极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打造地勘经济新的增长点。2023年,该公司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攻坚克难,积极承揽各类基金和市场项目,实现全年营收6000余万元,较上年增长近20%,净利润达170万元,较上年增长近70%,创2017年以来最好成绩。
今年3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煤炭地质勘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入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了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我们期待,这支历史悠远长久、经验比较丰富的找矿劲旅,能抢抓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机遇,努力为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更大力量,奋力书写“功勋地质队”新篇章。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5831016066
邮件:9087617@QQ.COM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临洺关镇西名阳村北